真正的高手,都有結構性思維

發布日期:2023-06-07

作者:劉勁,長江商學院教授

來源:長江商學院(ID:Weixin_CKGSB)


01

簡單問題與複雜問題


整體來看,世界上的問題可以分為兩類:簡單的和複雜的。


簡單的問題不需要太多思考,人們看到問題馬上就能給出解決方法,結果即使不是百分之百正确,也會八九不離十。簡單的問題之所以簡單,是因為其所涉及的因素往往非常有限。


複雜的問題則牽涉多種因素。


  • 複雜的問題之所以難解決,首先是因為人們不知道是哪一種,或是哪幾種因素在起作用;


  • 其次是因為不知道起作用的因素之間是怎樣關聯、怎樣互動的;


  • 最後是因為不知道系統的穩定性是否會随着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以及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是否會發生變化。


簡單的問題需要穩定的環境條件才能保持簡單。不穩定性和不确定性會讓簡單的事情變複雜。


就像人走路,極其簡單;一旦換個環境,走到冰面上,複雜度就會大幅上升;如果是走到湖中間快化的薄冰上,複雜度就會進一步上升;假如再加上七級大風和漫天的大雪,那就極其複雜了。


經濟和商業問題一般都是複雜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講,經濟問題比生物問題還複雜,因為生物是研究個體,但經濟是研究很多人在一起的整個體系,複雜程度是單個個體的N倍。


經濟問題離不開經濟理論,但除了經濟學以外,其他學科對于分析經濟問題也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例如與重要國家之間關系的變化、社會潮流的變遷(比如生育意願)、科技方面的突破等,都會對宏觀經濟起到重要影響。所以,宏觀的事情都是複雜的事情。


到了企業的微觀層面,企業家會面臨戰略、組織、運營、财務、金融、營銷、IT等不同方面的問題;同時,公司的業績也受到來自國際市場、國内政策、行業環境等外部因素的影響。


所以公司要想基業長青,有持續性增長,就需要在這一複雜體系中找到突破口,增強競争力。


02

一個有效方法論


面對複雜問題,我們如何下手?


一個企業家,如果不能從複雜煩瑣的經營環境中找到影響公司價值的決定性因素,肯定是做不好企業的。


一個國家,如果不能正确理解決定經濟持續性增長的主要因素,其采取的策略就可能導緻長期的經濟停滞乃至衰退。


如果比較一下成功的企業和失敗的企業、成功的國家和失敗的國家,我們不難看到失敗是常态,而成功往往是個例。


為什麼成少敗多?原因在于,正确處理複雜的事情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結構性思維是解決複雜問題的一個有效方法論。如何建立結構性思維?


首先,結構性思維一定是跨學科、多維度的。為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經濟問題,從理論基礎上講,結構性思維要求我們對所有對經濟活動有一定影響的學科都有所了解。


所以,建立結構性思維的第一個要求就是知識面要廣,太“專”的專家是無法擔負起解決複雜問題的主導責任的。


一個公司的會計,賬記得再準确,離CFO也有很大距離,因為他不知道手裡的賬本和财務的其他職能之間的關系。CFO的财務水平再高,離CEO也有一定距離,因為他不知道财務和公司其他職能部門之間的關系。公司裡層級越高的決策者,需要越廣的知識面。


這麼多學科知識,每門細挖起來信息量都極其龐大,一個人怎麼可能全部掌握呢?


因此建立結構性思維的第二個要求就是需要在學習每一門科目的過程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重要的、結構性的知識點保留下來,同時把次要的、特殊的知識點忘掉。


為什麼要把學到的知識忘掉?


原因很簡單,人腦的存儲容量和運算能力是有限的,我們要記住一些事情、處理一些事情,就必須通過忘掉其他的事情,騰出精力。


不能忘記沒有用的東西就不能記住有用的知識。這個過程是一個抽象的過程,是一個把書變薄的過程。


就像經濟學,抽象到一定程度,可以分為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


如果繼續抽象,到了最抽象的程度,實際就是一個數學問題: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追求最大化?至于追求的是什麼,資源都有哪些,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有了每一門學科帶來的結構性知識點,我們就需要把所有這些知識點都關聯起來,建立一個“超級結構”,這也是建立結構性思維的第三個要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學科之間實際上有很大的相關性。


比如,博弈論是經濟學的一種基礎理論,但可以廣泛應用在諸多領域,既可以用來讨論黨派之間的競争,也可以用在國際關系領域,用來分析大國博弈、軍備競賽,還可以用在對公司的戰略思考上,用來分析與競争對手之間的各種博弈可能性。


一旦建立起“超級結構”,就需要時刻把它拿出來應用。遇到任何挑戰,都應該把“超級結構”拿出來過一遍。


這樣做好處很多。


一是可以鞏固“超級結構”在頭腦中的新鮮度,時刻做出快速反應;


二是運用“超級結構”可以保證我們看問題的全面性和準确性;


三是我們建立的“超級結構”不可能全面,或完全正确,通過應對新問題、新挑戰,我們可以發現“超級結構”中的偏差和漏洞,反過來修正“超級結構”。


這個過程實際上和人工智能系統非常相似:系統的算法一開始以過往的經驗知識為基礎,或者通過大量實驗數據建立起初步模型,然後我們把初始算法拿到實踐中去檢驗,通過實踐中的數據我們可以提高算法的準确度和穩定性,然後再拿到實踐中去經受檢驗,無限循環。


所以,結構性思維要求我們具備三種能力:跨界能力、抽象能力、組織思維能力。


通過結構性思維建立起有效“超級結構”的思想者,和普通人比起來,往往可以迅速、全面地對複雜問題進行分析,并指出核心問題。然後,圍繞核心問題尋找有效的新數據,不斷逼近事物的真相。


掌握結構性思維的人的一個特征是觀點有很強的前瞻性。這些人并沒有什麼特異功能,他們的前瞻性來自對事物核心結構或底層邏輯的洞察。


沒有掌握結構性思維的人,在複雜問題面前,要麼會沒有頭緒,要麼會像蒼蠅一樣瞎撞,更不要說做前瞻性預測了。


對于掌握結構性思維的人的表現,他們會驚歎其分析問題的速度和全面性,以為一定是天賦,豈不知最重要的其實是方法論。用合适的方法,人人都可以建立一個思想的“超級結構”。

責任編輯:manager
top